商业街区设计研究——城市·消费·行为

追溯街区的起源,它是建筑间留下来的公共空间,是城市面貌的体现。当人们离开府邸,进入街道,商品的交易是一大特点,但不可忽略的是他们同时也享受着街道上各式各样的生活,与人发生交流,与城市进行着相互认同……
在商业街区的设计中,不能只关注商品交易的完成——电商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完成购买。我们更关注街区中的丰富性,街区与城市的关系,人的行为和体验,寻找回归真正的街区生活的方式。

威尼斯街道图底关系                                                   我国典型城市街道图底关系

金科西安天籁城                                            重庆华润二十四城二期                                         金科星耀西城

欧洲城市中人们能自由活动的街道空间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要比我们的城市大的多,城市尽量多的将城市空间让给城市居民,人们也愿意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搬到公共街道上来,街道生活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在沿街地块的规划设计中,从城市尺度的角度,将街道空间考虑进来,通过丰富的界面吸引人们在商业街上发生各式各样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商业街氛围,无形中提高的商业界面的价值。在金科西安天籁城项目中,为了和城市商圈相结合,我们在转角处设置了下沉广场,并通过内接和“天街”使沿街商业层次更为丰富,从底图肌理上看,与城市尺度更协调。华润重庆二十四城二期则引入了社区间道路,将原本较大的地块划分以提升社区活力,为商业街创造更有利的界面。而在金科星耀西城“造城”尺度的级别的规划中,我们则在每个街区中融入了有趣竖向空间以回应山城的街道空间,沿街界面变得暧昧和不确定,吸引人们前去一探究竟。

和购物中心不同,商业街区内的行为更多表现为非目的性,人可以只是饭后出门闲逛,可以只是带一本书找个咖啡店坐坐,日常生活融在街区之中。
如果说商业行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所进行的活动,那么商业街区的存在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行为所提供的城市空间。我们通过调查还原消费者行为的初衷,发现在商业街区的人消费行为分为三种:

必要性的行为(在各种情况下都会发生,如乘坐公交);
社会性行为(在公共空间中赖于他人参加的活动);
自发性行为(只有在适宜的情况下才发生)。

商业街的消费定位与业态分布,对人们消费活动起到很大的影响。当商业街定位契合,业态分布良好及商业氛围浓厚的时候,人们的自发性活动就会增加。随着自发性的活动频率的增加,社会性活动也会稳定增长。 当城市将更优质的公共空间让给居民,人们也愿意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搬到公共街道上来。人群的消费活动会反哺商业街区,形成独特的商业中心圈,增强辐射半径和商业效益。
在商业规划中,为了验证街区布局的合理性,我们通过空间句法的理论研究对商业空间进行量化模拟,对区域内可达性和可视性进行分析。如在金科天籁城项目中,通过空间句法分析,我们在转角处设置了下沉广场,将人流引入地下商业,并通过内街、内廊和沿街商业使空间层次更为丰富,动线更为清晰。